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
教学内容:
唱:《动物说话》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谁在唱歌》中歌曲《动物说话》。注重培养孩子“音乐以听觉为基础”的意识和灵敏的“音乐耳朵”,以会唱歌的动物引领孩子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从中学会倾听,培养乐感,激发创造,体验快乐。《动物说话》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小鸡、小鸭“说话”时形象的声音和可爱的模样,充满游戏性和活动性。演唱时可以模拟小动物的叫声,也可以用节奏动作表现想象,歌词编创,既有模仿,也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说话,运用图片、师生接龙、律动、歌唱等不同的活动方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调倾听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活动中模仿动物叫声,并在间奏处做出表演动作,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
教学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在模仿、体验、合作中感受歌曲特点。
3.模仿动物说话创编歌词,在歌曲间奏处做出律动。
教学重难点:
1.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模仿动物说话创编歌词,在歌曲间奏处做出律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钢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模仿动物叫声
师:今天呀,我们来到了动物园,大家能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能。
(展示图片)
【小羊】
生:咩咩咩
【小猫】
生:喵喵喵
【小狗】
生:汪汪汪
【青蛙】
生:呱呱呱
【小鸡】
生:叽叽叽
【小鸭】
生:嘎嘎嘎
师:看来大家都很细心,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说话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比如我问“小羊说话?”你们回答我“咩咩咩”。
(响板打恒拍)
2.师生接龙小游戏
师:小羊说话
生:咩咩咩
师:小猫说话
生:喵喵喵
师:小狗说话
生:汪汪汪
师:青蛙说话
生:呱呱呱
师:小鸡说话
生:叽叽叽
师:小鸭说话
生:嘎嘎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动物图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在师生接龙的游戏中熟悉歌词、感受节拍,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授
(一)整体感知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不仅能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小动物们是怎样说话的,还可以跟着响板的节奏学出小动物的叫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这首歌曲《动物说话》,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心情怎么样?(完整听歌曲)
师:听完歌曲,你们心情怎么样呢?
生:开心、快乐。复听歌曲,间奏处加入律动师:让我们在开心、快乐的心情中再来听一遍歌曲,这一次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老师在听歌的同时做了哪些动作?
(1)教师示范
第一段间奏处拍手,第二段间奏处五指模仿鸭嘴带领生模仿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歌曲中,老师是在有歌词的地方做了动作,还是在没有歌词的地方做了动作呀?
生:没有歌词的地方
师:在歌曲中,没有歌词的部分叫做间奏,大家能不能在间奏处模仿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呀?
(师带领生在欣赏音乐中,间奏处做出相应动作)学唱歌曲钢琴伴奏,教师范唱 师:接下来,让我们伴随着钢琴声,先听老师唱一遍,请大家在间奏处做出相应动作。师单手弹旋律,生默唱师:我们配合的真好!大家现在应该对歌曲很熟悉了,你能不能听着琴声,在心里默唱一遍歌曲呢?注意,是默唱,动嘴巴,但不要发出声音,仔细听琴声。师生接龙演唱歌曲师:现在大家对歌词很熟悉了,又听了一遍旋律,我们先用接龙游戏的方式试着唱一唱歌曲。
师:小鸡说话
生:叽叽叽
(间奏处:拍手)
师:小鸡说话
生:叽叽叽
(间奏处:拍手)
生:叽叽叽
(间奏处:拍手)
生:叽叽叽叽 叽叽叽
师:小鸭说话
生:嘎嘎嘎
(间奏处:五指模仿鸭嘴)
师:小鸭说话
生:嘎嘎嘎
(间奏处:五指模仿鸭嘴)
生:嘎嘎嘎
(间奏处:五指模仿鸭嘴)
生:嘎嘎嘎嘎 嘎嘎嘎生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就是大家的表演时间了,请同学们带着开心、快乐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在间奏处做出相应的动作。
【设计意图】在模仿、体验、合作中,进一步加强对歌词和旋律的熟悉,并能根据所唱动物的特点,在间奏处加上相应的动作,了解间奏的含义。
歌曲表现 1.代入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创编歌词
师:我们刚刚演唱的歌曲里唱到了小鸡说话,还唱到了小鸭说话,那么第三段歌词由你们来创编!请同学们模仿其他小动物说话,填在方格里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结合课前的模仿训练,将其他小动物的叫声编成歌词带入旋律中,锻炼学生的乐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叫做《动物说话》,希望大家今后更加留心其他小动物的叫声。下次有机会向老师展示你们创编的歌曲,同学们再见!(循环播放《动物说话》伴奏音乐,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学生离开课堂。)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背唱《柳树姑娘》。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重难点: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造声音。
1、欣赏《春天在哪里》,感受愉悦的情绪。
2、创造春天的声音:沙球——雨声,人声模仿鸟鸣、大镲——雷声。
二、新歌教学
1、听范唱《柳树姑娘》。
提问:我们来为《柳树姑娘 ……此处隐藏11314个字……到富有表情,声音自然、好听。
6、进行情景表演。
六、。
七、下课。
第三课时
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初步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议
1、让学生运用语言复述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小组议论:我们要学习司马光什么?
得出:应学习司马光冷静、机智、勇敢的。
三、听
播放《司马光砸缸》,回答:
1、找出歌曲中最紧张的一句歌词。
2、说出歌曲中高潮处的主要情绪。
四、寻
1、复习已认识的四种打击乐器:三角铁、沐浴、响板、蛙筒。
2、介绍双响筒、铃鼓、钹、小鼓等四种打击乐器。
3、感受声音,寻找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讨论:乐曲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音效?
引导学生按歌曲中不同角色的音乐特征,寻找不同音效效果的打击乐器,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五、配
1、教师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把顺序展示在黑板上:(1)、司马光;(2)、小朋友在院中捉迷藏;(3)、“扑通”,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4)、怎么办?怎么办?(5)、司马光机智地搬起石头,用力地砸向水缸;(6)、砸破了缸,溺水的小孩得救了;(7)、人们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儿郎。
3、讨论配音。
4、按配音演奏。
六、演
即兴创作表演,参与为故事配音响效果的实践过程。
七、想
1、讨论:如果遇到意外,你会怎么做?
2、改变故事情节,拓展学生解决意外的思维。
结束语:鼓励每个小朋友都能做个司马光式的冷静、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评价: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