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实验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花上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人教实验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欢迎阅读!
人教实验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教师个案: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自然段。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想想: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讨论)“弱小”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 读三遍)
自读:不会、不熟的生字。
教师个案: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小老师领读
⑵小兔开门游戏: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我来开,我来开。
师:xx,你来开,你来开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学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认读词语: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动、芬芳、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娇嫩、掀起
指名学生读生字词,读对了 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说说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⑸画一画:
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萨、芬、芳)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末:与“未”的区分,采用组词、联想、记忆再现等多种形式牢记。
弱:提示点、提的写法。芬芳:草字头的两竖向内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横要长。以“支撑”整个字的方正平稳。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教师个案补充: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四、认读新词(投影出示)夏天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蔷薇 簇拥 聊天芬芳 扑鼻 应该 娇嫩 摸了摸五、重点识记(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
教师个案补充: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说说你的 理由。可是课文的标题就告诉我们萨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二、朗读感悟。
学生读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老师的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是个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读: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b)解:结合词句,解词义。
c)想: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d)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自由搭配,合作探究)
学生悟
1、合作读(自由组合,可以是分角色,提问式、表演式……)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三个问句:
a、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b、“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c、妈啊,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感悟萨沙不甘弱小的心理)
两个感叹句:
a、!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b、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3、对比阅读感悟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a、读1-2段感悟:被铃兰花簇拥着的野蔷薇非常的美。
b、读第3段感悟: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
保护板书:雷雨——妈妈———弱小(萨沙)—— 让 保护
更弱小的(野蔷薇)(保护弱小的,那么你便拥有了一颗不弱小的心。)
教师个案补充:1、默读课文,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 ……此处隐藏996个字…… B(欣赏图片)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萨沙见到“爸爸赶忙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生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让雨衣:
C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妈妈。
D你能说说萨沙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吗?
※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这句话。(板书: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A那你能用“因为所以”回答萨沙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让雨衣吗?(先说说爸爸为什么把雨衣让给了妈妈?)
因为在眼中,,所以。
B姐姐托丽亚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哦,书上没写,但有照片呀?姐姐在()。那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姐姐为什么笑吗?
C生活中,你们的父母肯定也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也能说说他们为什么那样做吗?
D母亲的话语重心长,引人深思。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E多有教育意义的一句话呀!这里的每个人不仅包括了妈妈和爸爸,还包括了姐姐托丽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更包括了我们大家。女同学一起来做做妈妈,意味深长地读读这句话。
※理解萨沙的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很会读书,老师想和你合作一下,你做萨沙,我当妈妈,咱们用读来表现一下那个不服气(倔强)的小男孩,好吗?
※理解妈妈的第二句话。
A同学们,妈妈笑着告诉萨沙:“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妈妈这话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
B萨沙听了这话会怎么想?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
C萨沙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萨沙朝着……”
D这时候,萨沙的心情怎样?
※理解萨沙的话。“现在,我该……?”
A的确,萨沙他人小,心却不小。现在他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多令人高兴啊!读出这种感觉了。
B瞧,他多自豪啊!(图片引读)谁再来学学萨沙,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来。
C
老师忍不住了,我想来当当妈妈,想问问这萨沙。你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是呀,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你是个强者,你很勇敢。)
4、萨沙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妈妈亲切、和蔼的教导引人深思。现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怎么分工呢?
(哪一组读得投入,我就请哪个小组来读,我要开始观察啦!)请你们来读读。
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萨沙由“奇怪”到“不服气”,再到“自豪”的心理变化。哪一组再来读读。
评析:教师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学生在读读、说说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妈妈、萨沙的话所包含的意思,体会到萨沙聪明、可爱,能自觉保护弱小的高贵品质。同时既注意学生注意文本内容,还注意引导学生对“姐姐对于爸爸妈妈做法有何反映”,体会在这一家人身上都存在这种高贵品质。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萨沙的内心情绪变化。引起共鸣。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学到这儿,请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是最弱小的吗?(读课题)说响亮些!你是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怎样的人?
2、同学们,这还仅仅是萨沙的心声吗?
3、师小结:这可爱的一家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板书:强大)
他们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萨沙也不例外,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你呢?生活中遇到过比你弱小的吗?当你面对弱小,你又是怎样做的?
请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来说一说。
交流。评:你很有爱心!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强者。
你真棒!能给人带来快乐。
说的真好。我们都应该成为善良的人,在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朋友的鼓励确实能激人奋进,你真聪明!
你还懂得循序渐进呢,方法也不错!
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很感动。真没想到,你们的心是如此细腻,说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4、其实,只要是路边的小野花,也有快乐,让我们轻轻呵护他“别踩了这朵花”。师配乐朗诵。多美的诗呀,大家自己也读读。
5、师:同学们,冰心奶奶用这首诗告诉我们:保护弱小也是一种(快乐)!
6、
是呀,只要你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你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你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
评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平时保护弱小的做法,体会付出能收获快乐,并通过冰心奶奶的诗歌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情,懂得只要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评价性语言能恰如其分,真正激励学生。
五.布置作业:
师:老师以前在《家庭教育》一书上也看到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不过,它在选入课文时,文字有所改动。所以我想请同学们将原文《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与课文做一比较,找找两篇文章有哪些地方不同?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改动?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好好地想一想,到时,我们可在阅读课上交流。
评析:注重文本的拓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语文,自觉使用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野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强大
总评:本课教学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注重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上教师有动情的描述语言,学生有感情的语句朗读,体会到了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很好地体会了文章的主旨。同时教师还注重发掘资源,拓展跟文本相联系的一些内容,使学生扬起了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风帆。稍嫌不足的是学生在交流对萨沙和妈妈对话的理解时条理还不够清晰,重复次数、语句较多,在述说自己平时是怎么保护弱小的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整个课堂更精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