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时间:2025-08-05 16:49:59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在我们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疯子的称号。我们以一个所谓正常人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们冠上疯子称号的人们或许也正在用一种另类的眼光观察着我们。谁能说清到底谁才是不正常的疯子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记录国内精神病人访谈的手记,这本书中开篇就写了作者以精神病人为主题探讨世界观,也许你想说为什么要找精神病人来探讨世界观呢?大概是因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其实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从没有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时间和精神病人接触,并在最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中写了不同精神病人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在《四维虫子》中,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的死亡,再看到我们的'出生,没有前因后果,其实我很早就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但是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本书中还写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写的就是一个女孩在不带黑色眼镜架的时候,在外面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不是天气,而是每天的颜色,她说∶“灰色就是这天很平淡;黄色就是这天会有意外的事发生,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蓝色这色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而红色则是最不好的颜色,且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不过在现在,也存在许多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

其实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假如你看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时,也许同样会有很深的感触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4

这本书我记得很久之前买的,翻了一下购物车是16年10月下单的,买后看了大概三分之一,有点瘆人,就没继续看了。买之前不知道是讲的什么,以为是天才少年,思维奇特之类的,看后简单总结,是一本以对话形式写精神病人的书,这本书看一遍就好。

当时火爆的原因应该是:一这是写精神病人的;二是可能挺多人找到了共鸣。内容应该是真实案例,有当事人惊悚的回忆,或者是杀人经历,这点让人有点害怕。

但整体看完你会思考,他们中的有的人真的是精神病人吗?还是只是思想偏执,有点死心眼儿,在追求答案、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其中有的'确有病的,但那种高级知识分子,怎么最后也认为自己是病人了呢?因为他们在探寻结果时,找不到答案了吗?还是发现自己的答案超出常人认知了,这种独特的思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这些病人里也有作者佩服的人,无论从知识的渊博程度,还是理智的逻辑分析能力,无论是涉及物理学还是社会学、哲学,有些人完全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你不能说他们不对,而是我们未知。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遇见事情时,有多少人能停下来思考一下,认真的研究本质?

作者后记里有一段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开始是对诗词感兴趣,然后了解诗人时代背景,怎么写出的诗,接下来同时期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又从政治、人文、经济、宗教多方面综合了解,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和对世界认识的一个架构无形中就形成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5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的答案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你可以在你自己眼中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许在这一类人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就是精神病人。这个就是这本书主要新颖的地方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 ……此处隐藏3402个字……者、去过时间尽头的教授等等,都是那种专注并有个性的人物,很钦佩。

3、再就是我自身了,我本身对这世界就没有框定性的定义,因为我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多不了解,所以了我其实跟作者一样,希望对这个世界有个了解,很感谢作者能带来这么特别的角度去了解这个世界,很震撼也很有趣,相信作者是辛苦的(交流的对象其实挺可怕的)。受作者影响,我会继续去探索这世界,以任何方面、任何角度、任何思路去思考,我会很感兴趣能这样去做!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

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不一样,倘若能尝试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本书是通过与“精神病人”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与普世的看法不一样,也正是因为特立独行的看法,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才真正会触发读者对世界观的思考,这是一个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阅读本书时,有个感触,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他们逻辑清晰、严谨,思维自洽,又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精神异常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怀疑从始至终都存在,有一章给予了解释和说明,但怀疑变没有减轻,解释其实也是正确的,是这样的:只要不伤害别人的执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说,人有自己的爱好这是好事,当爱好上升到洁癖,大家也能忍受,也无伤大雅,但当洁癖上升到暴力的话,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疗了。

其实,不管是爱好、洁癖或者患者,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执念,过度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执念,才让他们做出了非普通人认同的处理方式,他们往往很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才和疯子仅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为什么无法做到如此优秀,是因为普通人学会了变通,学了原谅自己的不足,说白了,是放弃了追求,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管对与错,当我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也在审核着我们,他们对世界的见解,让我觉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许有不同的世界观,还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态,君子和而不同吧。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思想上的造反、改过、完善的机会,也提升对世界观的认知,感谢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3

1.很少看书的我花了很久的时间断断续续差不多两个月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头皮发麻。

记得有次深夜里读到其中一个桥段,感觉自己的灵魂都震动了一下。从感官上来讲,这本书是值得推荐阅读的。

2.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边本讲的就是一些和所谓”正常”的人对世界、对自己、对生活持有不一样看法的人。这本书才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学者多次探访精神病院病人的故事,写作的手法比较写实,很有代入感。也有人问过作者,这些故事是否是真实事件,作者的回答是:如果你觉得它是真的,那它就是假的。如果你觉得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真的。

3.如果以我的感觉来看,我愿意相信它是真的,因为我本人也是对世界抱有奇思妙想的人。书中有很多时候都在探讨这世界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不同的生物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人们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以及排除异己。大多数达成共识的的人群

会觉得其他人眼中的世界是虚假的。这本书就是通过这些少数的被认为不正常的人眼中多了解世界,因为这些人和她们的思想也正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4.不管是为了博人眼球还是确有其事,书中的故事有些是发人深思的.,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所说的,天才和疯子可能只有一线之隔,现在人类文明飞速的发展,这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也许现在我们看来不正常的人类也正是我们需要去认真研究的通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之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4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歌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是我认为看得最有感觉的一本书。当初每每见到朋友都会向其推荐此书,但是我在疯狂拜读此书时,种种不安侵袭而来,如同黑云压城般将我压抑得无法呼吸,几近窒息,使我望而生畏,无奈选取辍读。然而最近我重拾此书,心境大变,大脑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思绪在我指尖流转,一页页纸张在翩翩起舞,或快或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讲述作者与一些精神患者之间的对话,从根本上了解所谓的精神患者的所思所想。作者期望透过此书让读者揭开表象,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思维虫子》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提出了一种绝对四维虫子的生物,让很多量子物理学者觉得费解。因为世界很多的量子物理学者研究都无法企及其深度,但是少年却是感受到绝对四维虫子的存在。但是少年在量子物理的考试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者对其的评价是,如果这个十七岁少年真的是天才,那肯定是未来的'天才,但是却不属于这个时代。天才是有时代性的,而时代的变迁是有过程的,在变迁时总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此章其实十分发人深省,历史发展中,多少不合时宜的人在为了建造心中的城堡付出毕生的努力。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有其所处位置,看似不合时宜的人都有其历史定位。

读罢,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或许不贴合大众的审美,或许不贴合世俗的眼光,又或许不贴合约定俗成的标准。但是我们都是单独的个体,我们都是历史的选取,所以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遗世独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5

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犯罪。——薛之谦

这本书是一本从精神病人的角度看世界的书,我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无论是从《四维虫子》这一章的“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还是在《真正的世界》这一章的“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又或者是在《最后的撒旦》中那位病人声嘶力竭地咆哮:“我信奉恶魔,那又怎么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没有对比,也就没有光明……你们都是神好了,我甘愿做恶魔,就算你们全部选择光明,为了证实你们的光明,我将是最后一个撒旦。这!就是我的存在!”以及类似这些的所有都让我感到震撼。尽管从整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深想精神病人们的`说过的话,但是我仍然把自己的思维带入到了故事当中。

我们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不是我们看上去的世界?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思维思考事情?天才究竟是什么?疯子又是什么?如果有人发现了真理,是不是也要被关起来当做精神病人?无数发现真理的人都曾经被世人唾弃,所以这个世界的主流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是疯子,那么谁是正常人?

作者从头到尾描述的观点大概是“永远不要用你的思维评判别人的对错”。我感谢自己的学识不够丰富,让我没有资格做这些高智商精神病人;我也很感谢自己的懒惰让我不去思考的太深。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