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较获取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父母矛盾与爱的情感。
体谅、谅解。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教学创意:三次调换全方位比较,比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父母的心你明白吗?今天川端康成将我们展示这样一对父母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
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
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三、自学过程:
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
四、探究、明确;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人物顺序表情理由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夫妻二人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付钱
第二天早上父亲二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儿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伤、落泪(感动)
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
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
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
五、扩展延伸
1、如果你是这对父母,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谈你对父母心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
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竖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学关键: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课 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实际操作
八、教具准备:学具材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20个苹果(板书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板书),可以放几个?
学生在自己本上做练习。集体交流。不论什么算式,只要学生能把计算过程说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学习用竖式计算。
针对20÷5=4讲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竖式。有几个苹果?写20,除号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在外面写5,教师板书。说说竖式的含义。如何来计算呢?几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写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们要求的得数。到这儿不算完,还得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每盘放5个,放了4盘,共需要几个苹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写上20,20-20=0。等于0说明什么?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正好放4盘。看20÷5=4 复习每部分的名称。看竖式知道每部分名称。
(2)试一试
集体做第一个式子。假设有8个苹果,平均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写。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需要几个苹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练一练
(1)做试一试的第二个式子。找学生上黑板做。简单说说计算过程。再练习剩下的两个式子。做完了再出几个题练练。
(2)延伸
如果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题,课后做做。
(四)总结
20÷5=4还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
(五)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24÷6 42÷7 64÷8 72÷9
(六)作业:p1试一试
板书: 分苹果
20÷5=4
竖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摇、促”。
3、练习用“已经”说话。
4、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摇、促”。
【教学难点】:
1、练习用“已经”说话。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八课《小鹰学飞》,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总算 头顶 盘旋
拼命 急促 矮小
摇摇头 鼓起劲 喘着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一共练习了几次?我们还知道了小鹰分别飞到了什么地方?
4、出示填空: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 ,它先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然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最后飞到了(白云的下面 )。
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请学生回答,注意将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一段(第1~2节)
1、(出示小鹰)看,这就是学飞的那只小鹰,当它飞到大树的上面时,心情怎么样?(高兴)
2、你是怎么知道的?拿起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得喊起来)
3、师:小鹰初次学飞行,就飞到了大树上面,很高兴,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小鹰说的话?(指名读,相机表扬)
4、小朋友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鹰此刻的心情,小鹰认为自己会飞了,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你也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
举例: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已经 。
, 已经 。
(经过一年的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这么多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5、觉得小鹰认为自己能飞上大树了,心里很满足。可是老鹰满意了吗?它是怎么回答小鹰的?(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6、你明白鹰妈妈的话的意思吗?
预设:还不算会飞,差得远呢,必须继续学飞行。
师:老鹰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老鹰是小鹰的长辈,一般长辈对小辈说话,态度是亲切和蔼的,请你试着用长辈的语气,提醒一下这只高兴的小鹰,好吗?(生齐读)
7、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鹰亲切、和蔼、语重心长的口气。(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8、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小鹰,女生读老鹰。
三、学习第二段。(第3~4小节)
1、过渡:鹰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小鹰第一次只飞到大树上根本算不上会飞,所以老鹰很不满意,他想让小鹰继续向上飞。
同学们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下面我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2、相同:都先写小鹰学飞,飞到什么高度,小鹰很高兴,最后老鹰教育小鹰。
不同:飞到的高度不同,第二次学飞加了两个又,小鹰强调真的会飞。
3、指导朗读
①师生分角色朗读;指三名同学朗读,一人独旁白,两人分别读小鹰和老鹰的话。(在学生读时老师可以相机评价小鹰的心情。)
②(出示小山和大树的对比图)当他飞上山顶时,心情怎样?(高兴,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的高兴。)
③你能用这种心情把小鹰的话读出来吗?相信你一定能读的很好,自己练一练吧。
(指名读,相机表扬。你真会读啊!我听出这只小鹰真的会飞啦!这只小鹰真的太高兴,能飞到大山的上空了。这位同学把“真的”重读,强调小鹰会飞了 )
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3、4自然段还有哪个字要重读?(又,表示 第二次)
4、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第5~6小节)
1、听了老鹰的话,小鹰是怎么做的呢?(努力学飞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从那些词语能看出小鹰努力学飞行的。(交流理解“鼓起劲、拼命”。)
2、第三次,我们的小鹰努力飞到了白云的下面。白云下面高不高?书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从“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可以知道。)
3、小鹰飞到了白云的下面,这时,它是怎么说的呢?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什么标点?一般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话要说,这里小鹰努力的飞呀飞呀,飞的上气不接下气,飞的气喘吁吁,所以在这里省略号就表示语气的停顿,语气的断断续续。是小鹰在急促的喘气。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喘着气的?
4、谁来试着读一读?
5、出示小鹰三句话的对比,说一说第三句和前两句还有什么不同?
小鹰说的话从感叹号变成了问号,小鹰前两次都很肯定很自信的认为自己会飞了,可是都被老鹰否定了这一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变的不肯定,虚心了,谦虚了。
(轻轻读小鹰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
6、这次老鹰怎么回答的?(老鹰向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再往上看!”)
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此时小鹰心里会怎么想?(原来比它本领大的人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有真正学会飞行呢,以后要更加刻苦地练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克服困难,勇敢地向前进。老师送给你们四个成语: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学无止境 一往无前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摇、促”
2、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一样高。
3、教师范写,注意摇右下部分“缶与击”的区分。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六、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大树上面 高兴 不算会飞
大山上空 高兴 还不算会飞
白云下面 虚心 你往上看
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