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谚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用到谚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的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乐靠自得,趣靠自寻。
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有病最怕乱投医。
针灸拔罐,病去一半。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表壮不如里壮。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有钱难买老来瘦。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1、查色按脉,先别阴阳。
2、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3、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4、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5、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6、治痿独取阳明,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
7、留一分津液,便留一分生机。
8、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9、痘要结,麻要泄。
10、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11、鱼生火,肉生痰。
12、多诊则识脉,屡用则达药。
1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4、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15、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6、读仲景书当于无字处求之。
17、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1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9、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20、百病皆由痰作祟。
2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2、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23、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24、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25、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26、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27、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8、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2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30、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
31、肝之液是泣,肺之液是涕。
32、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而火金不滞。
33、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34、有形之火不可纵,无形之火不可残。
35、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中医养生学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简单16个字,却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朴实、科学的养生方法进行了概括。
汗要出透。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代谢系统紊乱,并将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因此,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少吹空调,让身体自然排汗。其他季节则应该多增加体育锻炼,主动让身体出汗,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有益身心。出汗还有被动一说,是由于心情烦躁或身体不适而形成出汗,这种出汗方式对人体是不利的。
水要喝够。汗液里98%—99%的'成分是水。汗要出透,那么水就一定也要喝够。医学上讲,喝水是生命体通过口腔摄入水以补充自身细胞内水分,是生命体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也是补充生命体微量元素的方式之一。每天至少保证2.5升水的摄入,而且多喝温水,少喝凉水。
便要排清。如果长期不排便,或排不干净,会带来痔疮,严重者会形成腹疝并使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平时要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比如每天清晨,都坚持排清宿便。平常多锻炼、多吃果蔬、多喝水,保证排便通畅。
达到这三个简单要求,自然身体健康,长此以往,就为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